365体育备用网址_365体育备用

图片

云南省“ 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综合主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0-11-24 10:00:00   【字体:

彭斌:

谢谢赵修春先生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十三五”期间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什么亮眼的成绩?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宜国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王宜国:

感谢各媒体和经济日报记者对云南工信业发展的关心。“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重点推动了“两型三化”转型,在打造八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和万亿级、千亿级产业方面不断出实招、硬招、新招,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综合实力和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创新、绿色化正成为新的驱动力。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全部工业增加值接连跃过两个千亿元台阶,2019年达到5301.5亿元。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9.1%,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梯队,高于“十三五”7.5%的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4361户,规上工业主营收入突破1.4万亿元。

二是民营经济突破万亿元大关,支撑全省经济“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5年的6389.7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10954.8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7.2%,几近我省“半壁江山”。2019年民营经济户数达312.7万户,较2015年增长了43%。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户,居西部省区前列。

三是八大产业“三张牌”打造取得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烟二电三有色”的产业格局正被重塑优化,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非烟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从66.2%提高到75.3%,烟草占比下降到24.7%。绿色铝硅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信创、石化、新能源乘用车及主要医用防护物资4个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四是千百亿园区蔚然成群,产业集聚度得到明显提高。2019年,全省工业园区主营收入达到18211亿元,占全省比重达81.7%,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率19%,园区已经成为全省产业发展聚集高地。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以上园区达5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9个。2016-2019年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97.12亿元,省级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4.78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五是“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2016年来信息产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2019年达到1465亿元。光缆线路长度、4G基站数均居全国第9位,建成5G基站1.2万个。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数据中心相继落地,全省建成数据中心达42个。

六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5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73个、“三化”改造项目28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0.63%提升至0.8%。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8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4户、工业设计中心22户,认定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1户。

七是节能降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工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淘汰落后任务,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30户,降低铁路运输物流成本37.45亿元。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5家、绿色园区1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5户,安宁、东川、兰坪列入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9位,提前两年完成GDP能耗、用水量等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十三五”以来,在全力推进云南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过程中。请问云南省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普利锋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普利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三五”期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不断强化统筹指挥、督促调度,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

我们完成了13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率达96%。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全省清洁电力发电量占比达9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3%,居全国首位。小锅炉淘汰任务全面完成。淘汰注销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3.14万辆,提前1年完成目标任务;比国家要求提前4年实现全面供应国Ⅵ(B)标准车用汽油。

我们把九大高原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着力打造“抚仙湖生态圈”;开展泸沽湖、程海等高原湖泊环境整治。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水环境问题。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完成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审批;严控工业污染,截至2018年底,全省7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严控城镇生活污染,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3%;大力防治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我们积极推动省级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度,全面启动全省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全省重金属总量减排,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环境整治等,督促企业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稳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方面,2017年、2018年连续2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全国排名第一;2019年受东南亚烧荒影响略有下降,全国排名第三。今年1-10月,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6%。水环境质量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省纳入国家考核的10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8%,劣Ⅴ类比例降到4%;今年1-10月,优良比例达到82%,劣Ⅴ类比例降到3%。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整体改善,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滇池(草海、外海)甩掉劣V类水体的帽子,洱海介于Ⅱ类和III类之间波动,九湖中劣V类水体的湖泊,已由2017年的3个减少为2019年底的1个(星云湖),滇池外海、异龙湖分别于2018年、2019年“脱劣”。土壤环境质量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或因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8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介绍一下“十三五”云南的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澄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杨澄:

“十三五”期间,全省文旅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和对云南“三个定位”要求,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最美云南、打造“三张牌”等决策部署,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为方向,加快文化建设,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在改革中前行、在创新中出彩、在推进文旅融合中取得积极成效,为全省“十四五”文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条件。大力推动《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截至2019年底,全省文旅主要指标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发展主要目标。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从2015年的3.30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07亿人次,文旅总收入由4181.79亿元增加到12291.69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5.3%和30.9%,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32.76%和122.91%,2019年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分别在全国排名第6位、第9位;文旅产业增加值由1288.31亿元增加到3430.97亿元,年均增长27.7%,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07.22%,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12224.55亿元)的28.1%,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3223.75亿元)的14.8%,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占比15.0%的目标;其中,旅游产业增加值2758.8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672.17亿元,分别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10.35%和96.02%。

2020年,文旅行业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经过努力,文旅市场稳步复苏。清明、五一、端午旅游市场逐步回升,全省接待游客量分别同比恢复53.7%、66.8%、76.2%,旅游收入分别同比恢复55.3%、68.6%、78.6%;国庆中秋假日旅游经济进一步恢复,10月1日-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2316.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与全国持平。实现旅游总收入192亿元,同比恢复80.4%,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假日期间,全省未发生疫情,未发生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案件。截至目前,文旅产业复工复产情况总体良好,全省332家A级旅游景区,已陆续开放了330家,复工复产率99.4%;全省1047家旅行社,已复工686家,复工复产率65.52%;全省星级饭店610家,恢复营业567家,复工复产率92.95%。

我就通报以上情况,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十三五”以来云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谨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谨:

“十三五”以来,云南抢抓“窗口期”、用好“机遇期”、跑出“加速度”、当好“先行官”,全力推动交通运输破瓶颈、补短板、惠民生、提品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成为近年来云南变化最大、群众感受最深、成效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综合交通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十三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4万亿元、是“十二五”的2.4倍,其中,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018-2020年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2020年,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000亿元以上,为全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显著。到“十三五”末,全省公路总里程预计超过2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达9000公里以上;铁路运营里程预计增加1573公里、达4233公里,高铁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1105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新增2个、达15个,旅客吞吐量百万级机场7个;航道里程新增855公里、达5108公里;邮政快递网点达到11457个。

三是交通运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129个县全部通高等级公路,今年,预计新增20个以上县通高速公路,通高速公路县将达到110个以上;列车通达26个省(区、市)、高铁直达17个省(区、市),9个州(市)通铁路、8个州(市)通高铁;客货航线达466条,国内外通航城市达185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首都航线全覆盖。邮政企业网点乡镇、建制村100%通邮,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9.7%。

四是交通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5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邮,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特别是2.5万公里“直过民族”及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惠及346个乡镇、1487个建制村、9049个自然村,强力助推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

五是综合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大力推动客运转型升级、货运降本增效。五年新增等级客运站41个、农村客运站991个,场站配套功能更加完善,旅客换乘更加便捷。城市公交体系不断完善,网约车、定制客运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昆楚大丽、昆曲宣、昆玉蒙河等动车开行,城际快速客运体系加快形成。大力建设最美交通,美丽公路、美丽铁路建设成效显著,271个服务区完成提升改造;“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推进,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生鲜物资铁路冷链破冰,有力助推“云菜”“云果”“云花”出滇。

六是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下,云南在全国率先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邮政“大交通”管理体制。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持续精简,全部上线“一网通办”,创新实施公路超限运输许可“指尖办”“智能办”,在2020年全国大件运输企业满意度调查名列前茅。大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在西部省份中率先进入“信用交通省”建设典型省份行列。交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平台全面推广,建成约10万公里的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改造923座危桥,“两客一危”安全闭环管理目标超额完成。

谢谢!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请省能源局介绍下“十三五”期间云南省能源的发展情况?

  

云南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国新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乔国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以及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云南能源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推进云南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4方面:

一是“两基地一枢纽”初步建成。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澜沧江乌弄龙、里底、托巴、黄登、大华桥、苗尾等水电项目相继投产;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相继核准开工,乌东德已投产4台机组,发电量达110亿千瓦时。目前,金沙江、澜沧江水电基地已投产水电站20座,装机累计4599万千瓦,较2015年两江干流装机3686万千瓦增长24.8%。全省多个千万级大型水电站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中,水电开发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石油炼化基地作用稳定发挥。中缅油气管道及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彻底改变了我省无油少气的局面,带动石化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我省成品油供应力2200万吨/年左右。能源国际枢纽雏形显现。跨境电力联网、电源合作开发、境外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电力技术装备“走出去”成效显著。已建成13条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线路,“十三五”期间电力国际贸易约18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7.5%。

二是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电力优势进一步发挥。电力总装机9988万千瓦,居全国第7位。2019年,全省水电发电量285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2位。能源利用效能显著提高,结束了云南自2014年以来的大规模“弃水”历史,从最高位2016年的315亿千瓦时下降到2019年的17亿千瓦时。建成直流输电通道10条,西电东送能力由“十二五”末的2500万千瓦提升至现在的3990万千瓦。煤炭良性发展态势显现。煤矿数量由“十三五”初期的786个减少到222个,平均产能由15万吨/年提高到42万吨/年,累计关闭退出煤矿488个,淘汰落后产能6965万吨。油气发展填补云南空白。全省成品油消费年均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4%。2019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推广使用国Ⅵ(B)标准车用汽油、国Ⅵ标准车用柴油。全省天然气消费量从“十二五”末不到6亿方增长到2020年的22亿方。昭通业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到年底累计产气将超过1亿立方米。新能源开发稳步推进。至目前,全省风电装机878万千瓦,占总装机8.8%;光伏装机387万千瓦,占总装机3.9%。风电年利用小时多年保持全国前三的领先位置。

三是能源发展绿色特征更加鲜明。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84%,高出全国平均约46个百分点;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90.5%,高出全国平均约67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高出全国平均27个百分点以上,上述四项指标全国领先,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西电东送电量100%为清洁电力,为实施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支持东部地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是能源产业实力迅速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云南能源工业保持迅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9年,能源工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较2015年的685亿元增长近90%,能源产业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促进云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多轮驱动发展格局。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十三五”期间正好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请问省扶贫办领导,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365体育备用: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施榆兵回答记者提问

365体育备用: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施榆兵:

感谢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非常高兴回答您的提问。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最难啃的“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胜不休,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改善了人民生活,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在脱贫攻坚的辉煌伟业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云南篇章。

一是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13.38亿元,年均增长29.9%。2016年以来,累计整合省级以上财政涉农资金1833.74亿元,年均增长5.5%。凝聚中央定点单位、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集团帮扶和社会扶贫等各方帮扶力量,向世代沉积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11月13日,省政府正式发布最后9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的消息,至此,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二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全面实现,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整体巨变。88个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辍学现象已动态清零。99.6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建成安置房24.5万套、集中安置区2832个,其中,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19个。解决了130万户约500万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贫困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到位,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及时诊治。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5年底的83%提高到96%,自来水普及率从77.7%提高到94%,总体上消除了农村饮水不安全现象。全省8502个贫困村100%实现通硬化路、生活用电、动力电、光纤、宽带和有“云岭先峰”为民服务站、活动场所。

三是产业就业持续赋能,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升。累计投入500多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蔬菜、茶叶、水果、生猪等26个扶贫主导产业,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168.53万户、占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99.5%。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38.74亿元,129.26万户(次)贫困户获贷。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387座,总装机31.65万千瓦,覆盖2012个贫困村,每年每村增加8至40万元的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收益资金安排公益岗位就业19807人,发放工资5299.9万元。目前,全省建档立卡劳动力已外出务工314.7万人,比2019年增加30.3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稳定就业的比例由9.2%上升到55.1%。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07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771元,年均增长11.1%,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1.5个百分点。

四是干部队伍作风得到革命性锻造,贫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与贫困群众并肩战斗。2015年以来,全省累计选派4.85余万名驻村第一书记、19.47万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70多名扶贫干部倒在扶贫的第一线。在全国首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机制,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五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面激发。全省850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2041人,带动贫困户303621户1243026人。着力在思想上扶、在发展上帮、在典型上引,通过身边典型感染人、激励人,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发出了“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的自力更生宣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彭斌: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的积极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精彩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当前我省“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十三五”时期是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刚才,省发展改革委介绍了我省在“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赵副主任在发布里提到的取得两个决定性成就、一个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五个历史性突破,信息量非常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能源局和省扶贫办六家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回应了媒体朋友的关切,内容十分丰富、详实。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分13个专题陆续发布我省“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希望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宣传好、报道好云南所取得的成绩、总结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着力讲好云南减贫故事,为明年全省“两会”的顺利召开、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贡献媒体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