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备用网址_365体育备用

图片

州市动态

文山:壮乡苗岭气象一新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2-26 09:44:14 【字体:

尽最大责任、用最大人力、投最大财力、聚最大合力,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力弘扬“西畴精神”,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实现精准脱贫。如今,全州户户增收入,家家住上安全房,人人有学上,村村有新变化,世代期盼的脱贫梦想成为现实。

文山.jpg

初春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草木葱茏,生机勃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文山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农村道路四通八达,产业遍地开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壮乡苗岭大地处处焕发新容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截至2020年底,全州65.25万贫困人口,81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山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统筹推进,大力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动员一切力量、集中全部优势、投入所有精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决定性成就。壮乡苗岭各族群众世世代代盼望的脱贫梦变成现实。

文山:壮乡苗岭气象一新2.jpg

文山州发展万寿菊种植产业。 (供图)

尽锐出战  力度空前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文山州自觉扛起“百年目标、全党使命”的重大政治责任,打出脱贫“组合拳”。

尽最大责任。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扶贫开发领导机制,层层立下“军令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落实,“不抓脱贫攻坚就是失职、抓不好脱贫攻坚就是渎职”的共识深入人心。

用最大人力。坚持干部力量向脱贫一线集结、党员能人向脱贫战线聚拢。2016年以来,全州累计派出2223人次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0525人次干部驻村帮扶,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3人以上的工作队驻扎,工作队的身影遍布各村各寨,许多群众感叹“工作队员亲如兄弟、胜似子女”。

投最大财力。努力整合一切能整合的资金投入扶贫领域,坚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2016年以来,全州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1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50.61亿元投入扶贫,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战的“弹药粮草”。

聚最大合力。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向贫困地区聚集,深化沪文扶贫协作,大力推动“沪企入文”、“文品入沪”,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定点帮扶单位支持。2016年以来,上海扶贫协作累计投资12.6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支持等项目370个。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业,以及省纪委监委、省水利水电投资公司等省级机关和省属企业动真情、扶真贫,定点帮扶文山州8县(市)、819个贫困村、35个非贫困村,在扶贫资金投入、重大项目建设、人力智力支持、推进消费扶贫等方面给予文山州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星光扶贫”等系列行动,引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10.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72个。

精准施策  有的放矢

文山州紧紧围绕识别、帮扶、退出、巩固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底数精准。建立完善贫困对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扣好精准扶贫“第一粒扣子”。

项目精准。精准筛选到人到户到村项目,实现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精准衔接。截至2020年底,全州入库项目8624个,涉及投资228.4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定点帮扶单位支持,争取实施帮扶项目2242个。

资金精准。整合一切能整合的资金投入扶贫领域,坚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抓好扶贫资金筹集、分配、下达、使用全程监管,全州整合资金结余结转率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高效精准。

措施精准。立足“精准扶贫”总体要求,健全完善扶贫工作政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了目标任务、行军路线和决策举措。5年来,在“两不愁三保障”、行业扶贫、涉外事实婚姻、4个少数民族支系群众等方面采取了多个专项举措,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文件100余个。2020年以来,出台各项行业扶贫政策措施,聚焦重点难点,严督实战,加大产业、就业、金融等扶贫工作力度,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清零,多措并举,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聚焦目标  补齐短板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采取过硬措施,全面完成各项硬指标。

补产业就业短板,强化收入保障。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举措,重点发展三七、果蔬、茶叶、畜禽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万寿菊、食用菌、生姜等区域小众特色产业,8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增收。扎实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稳定转移人数从2016年的16.21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7.23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2%。积极开发农村公共服务岗位,建设乡村就业扶贫车间,安置4.3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8403元上升到2019年的11133元。

补住房短板,强化安居保障。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9.9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7万户。建成安居房8847套,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入住,贫困群众梦寐以求的安居有了硬保障。

补医疗短板,强化健康保障。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60余亿元,实现全州8个县级医院、104个贫困乡级卫生院、819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贫困患者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1.09%。

补控辍保学短板,强化教育保障。2016年以来,共投入教育扶贫资金67.35亿元,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22%。建立了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体系,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33.37亿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470.89万人次。

补供水短板,强化饮水保障。综合采取蓄、引、提等措施,配套相应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2016年以来,投资14.2亿元实施1946件自流饮水工程、15405件小水窖工程、1113件小水井工程,全州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彻底破除了贫困群众的饮水难题。

志智双扶  稳定脱贫

在加强物质扶贫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扶贫,力推扶贫先扶“志”和“智”,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树精神。把“西畴精神”作为强大内生动力,成立讲习所,鼓励各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涌现出一大批奋进楷模。积极推进“五分钱工程”、“幸福超市”建设,组织开展具有文山特色的“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立机制。建立健全增收长效机制,加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力度,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支撑。建立健全群众素质提升长效机制,引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公序良俗。建立健全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

建文明。按照“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要求,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建设文明乡风。

强堡垒。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探索出“党支部+扶贫车间”、“党支部+产业”等脱贫模式,广大农村党组织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以身示范带领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找到脱贫路子,感恩党的实惠,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如今,脱贫后的文山州户户有增收,家家有安全住房,人人有学上,村村有新变化,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有事找“万哥”

“他心中装着群众,心里想着群众,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他是用真心为民办实事的扶贫工作队长,是我们心中的‘万哥’。”来到富宁县剥隘镇,提及万文庆这个名字,当地干部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文山州首届“兴文人才奖”获得者万文庆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务建设服务办公室干部,现任剥隘镇党委副书记、剥隘镇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者宁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2013年2月,万文庆被派到富宁县剥隘镇担任新农村驻村指导员和扶贫工作队长。按规定,驻村一年后他就可以回原单位工作。因驻村期间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了挽留他,剥隘各村群众联名向上级组织反映,强烈要求他继续在剥隘留任,这一干就是8个年头。驻村扶贫时间越长,万文庆越受群众欢迎,渐渐地,他从万书记变成了剥隘群众口中的“万哥”,有事找“万哥”成了剥隘群众的口头禅。

虽然驻村扶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万文庆却并未向组织抱怨,而是积极响应号召,服从组织安排,扎根一线、扎根基层、扎根群众。8年来,他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脏乱差治理、村规民约制定等全镇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制定规划,推动发展。他走遍了8个村(居)委会109个村小组的农户家庭,带领工作队及指导员到各村(居)委会、村小组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移民政策和倾听群众意见等,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情况,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建房、修路、发展产业、捐资助学等提供帮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8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万文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数百件。现在剥隘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捷宜居,进村道路、村内道路基本完成硬化,有效改善群众出行难问题。群众危房得到改造、产业发展热火朝天,外出务工人员明显增多,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脱贫出列标准,扶贫成效显著。2020年4月,在第三方对富宁县脱贫成效考核评估结果汇总中,剥隘是举证最少和第三方反映最好的乡镇。“这是我在剥隘工作这么多年来收到最好的礼物”。万文庆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大年三十,“90后”小伙何福过得异常充实,不仅掌勺给家人烹饪了丰盛的年夜饭,整个过程也被录制下来和他近80万粉丝分享。镜头前青春洋溢、自信活泼的他,几年前还是麻栗坡县大坪镇新地房村大山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穷的生活曾一度将何福压得喘不过气来。12岁时母亲因病早逝,父亲体弱多病,奶奶年迈体衰,大姐残疾,一家人的生计重担早早地落在了他稚嫩的肩上。

“努力奋斗。”这是何福在社交平台账号上的备注。奋斗之心与各界持续帮扶,让他开启了网红新生活。

何福“触电”颇为偶然。有一年,他将打工回家过年拍摄的家乡风土人情短视频,发送到社交平台,没想获赞无数。从此,拍摄乡村的现实生活成了他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乐呵呵的奶奶成了何福视频创作的主角。“无意间拍摄奶奶在野外做饭的第一个小视频,播放量就超过了20万。”何福一脸自豪。这段视频也引起了大坪镇党委、政府的关注,给他鼓励、打气,支持他创新发展。

做扫帚、挖山药、做农活、捡菌子……甚至连家里的狗都能成为他创作的题材。何福在各社交平台有了一份收入。同时,当地党委、政府依据何福家的实际情况,综合施策,精准帮扶,保障全家基本生活,享受到了国家的各种补助和优惠政策。何福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率先一批在村里光荣脱贫。

2019年,何福抓住了麻栗坡县启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机遇,通过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层层筛选考核,成为大坪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长。如今,何福与姐姐投资万余元开了网店,销售村里的土特产,势头不错。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就是我体会的小康生活。”何福笑着说。

两张照片见证家乡变化

文山:壮乡苗岭气象一新3.jpg

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把“实干”二字刻在进村路上

初春,西畴县三光片区的苗族村寨——兴街镇老街村老黑箐小组一栋栋粉饰亮眼的小洋楼,在雾霭中若隐若现。

“拍摄村庄全景,一定很美。”记者的念想,在“80后”村小组副组长项廷洪那儿得到了满足。“都是从村对面山头拍过来的,2013年拍了一张,2016年拍了一张,你看变了一个样。”在他眼里,这两张照片颇为珍贵,见证家乡巨变,也留下了他奋斗的记忆。

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十百万千”示范创建项目、民族团结特色示范村建设项目……一个个从中央到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惠民项目落地,老黑箐的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和信心,一天比一天足。

项廷洪是2014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相比村庄巨变,他的变化也不少。

“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在家门口张贴着的“西畴县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卡”上,项廷洪写下了这样的幸福感言。靠着勤奋钻研,项廷洪从烤烟种植“小白”,成长为村里公认的“土专家”。从家里的4亩自留地起步,到外村流转土地合计43亩种植烤烟,项廷洪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不仅出了村,还跨出了县。

“多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不仅给我们补助改造房屋,还修通了到田地里的机耕路。”在项廷洪眼里,出村的道路与机耕路,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然过去,即使有心扩大规模,也不敢啊。”

如今,全村产业兴旺,发展后劲很足。老黑箐共参与发展猕猴桃产业实施土地流转380亩,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发展烤烟种植12户4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30000元以上;外出务工及务工增收30户108人,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组织发展产业8户,实现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同时,积极发展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业,早在2018年全村群众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就突破了1.1万元。

“人穷要发狠,地瘦要垒埂。”长辈们的谆谆教导,如今成了项廷洪与儿子交流的口头禅,希望孩子们从小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 365体育备用: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365体育备用: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