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备用网址_365体育备用

图片

贯彻落实

文艺繁荣发展 文旅融合创新

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加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来源:云南日报          2020-12-25 07:59:53 【字体: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的重要指示。

“十三五”期间,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先后作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民族文化强省等重要部署,推动云南文化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构建了立体化文化交流传播体系,有力促进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生动展示七彩云南美丽中国良好形象。

艺术创作持续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惠民

京剧、魔术、歌曲演出轮番登台,知名文艺家在云南乡村小学携手献艺,群众冒着蒙蒙细雨从四面八方赶来,欢乐的笑声洒满校园……这是云南省文联文艺轻骑兵基层行系列活动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开展活动的现场,也是我省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广大群众的缩影。

“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开展“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滇西抗战纪念馆、云南省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共有影院336家、屏幕1423块,129个县(市、区)均建有数字影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149个、美术馆4个、非遗中心27个、乡镇文化站144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442个,实现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文化惠民常态推进,举办“奋斗杯”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建设者之歌”农民工文化节、“彩云奖”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文艺演出等惠民演出活动,完成惠民演出48283场,观众人数达6000余万人次,增强了基层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艺术创作进一步繁荣。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主题,全省新创、原创大型舞台艺术作品50余台,创作了《农民院士》、《流芳》等一批文艺精品剧目,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获得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我省入选“中国文化艺术之乡”20个,命名“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6个。先后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等重大文艺活动。

文化产业生机勃勃集聚效应日趋增强

“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生机勃勃,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不断涌现,乘着互联网东风,结合文化产业数字+模式,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云南文化产业不断传承和发展着云南优秀文化,塑造了全新的云南美好形象,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2019年5月,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大幕,云南展团43家独具代表性的重点文化企业集体亮相,创下历届参展规模之最。在深圳文博会2019云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上,多个项目现场签约,最大签约金额达120亿元。

走进环境优美的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陶艺、刺绣、茶艺等独具云南特色的“金、木、土、石、布”产业一应俱全。园区自2015年获得“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称号以来,入驻企业从20多家增长到如今的160余家,产值跨入10亿元门槛。依托云南自贸区建设红利,园区正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互联网+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路径,催生云南文化新业态。

文博会上的“云南现象”,各大文化产业园区的欣欣向荣,体现出我省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政策支撑的逐步完善、集聚效应的日趋增强。2018年末,全省特色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86.0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3.3%;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2111.16亿元,占GDP比重10.1%。2019年,云南报业传媒(集团)、云南出版集团、云南广电网络集团、云南广电传媒集团4户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总资产为252.43亿元,营业收入88.07亿元。金彩影业、骏宇文博、天游科技等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以省属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民营文化企业为重要补充、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金木土石布”为核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大幅增加了农村群众收入。以云数传媒公司输出中国DTMB技术标准、《吴哥的微笑》旅游演艺项目、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为代表,云南文化企业成功走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全省累计有22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6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昆明市创建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云南文博会、七彩云南赛装文化节等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

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文旅融合成绩亮眼

在“2020云南民间故事展演”活动中,拉祜族史诗演唱《牡帕密帕》等精彩节目轮番登台,鲜活的非遗文化展示让观众对云南民族文化、非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

“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重大突破,文旅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将其列为申报2022年世界文化遗产首选项目。截至目前,全省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正在申遗1项,有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记忆遗产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项,可移动文物42万件套、78万多单件。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91处,中国传统村落708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5项、代表性传承人125人,“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4个传统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28个云南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4家传承人企业列入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大理州“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2个文物行政执法案例入选“第三批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实施“云南博物馆群建设计划”,目前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57家。

我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绩亮眼,石林借鉴彝族《阿诗玛》的文化元素和影响力,成功打造了石林阿诗玛文化旅游品牌;红河深入挖掘哈尼族梯田农耕文化内涵,构建起多层次旅游品牌等。我省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日益加深,已建成大理周城村、腾冲和顺古镇、临沧翁丁村等多个旅游特色村和民族特色村寨,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省着力打造文旅融合重点示范项目。目前,已推出80条精品非遗体验线路和10条乡村精品旅游路线;建成省级文创园区37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8个,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进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成功打造“云南映象”等41项精品旅游演艺节目,举办46项国际性文旅活动和100多项体育旅游赛事活动。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步伐,大力推动云南文化繁荣发展,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硕果累累,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进一步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 365体育备用: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365体育备用: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